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协会
企业“内循环” 项目认领表
我市召开“机器换人”分片政策宣贯会议
2014年8月27-28日,市经信局在市区、长安、塘厦、寮步分别召开了四场“机器换人”分片区政策宣贯会,宣讲我市“机器换人”相关政策和专项资金申报指南。市经信局党组副书记、调研员梁经昌出席会议并做动员讲话。参加会议的还有市经信局相关科室;各镇(街)、园区经信部门负责人;各行业协会代表、各镇街“机器换人”重点企业项目负责人、“机器换人”服务机构、公共平台等企事业单位代表、新闻媒体代表等共约1400人。
会上,市经信局党组副书记、调研员梁经昌作动员讲话和政策要点宣讲。梁经昌指出,省、市政府十分重视技术改造和“机器换人”工作,当前这一时期也是我市推进“机器换人”有利时期和重要时期,通过大力实施“机器换人”,将有效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进一步优化人口结构,提高技术贡献率和企业劳动生产率,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希望大家能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共同深入推进全市“机器换人”和技术改造工作。随后,梁经昌对近期我市出台的《东莞市关于加快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东莞市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计划(2014-2016年)》和《东莞市“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三份政策文件进行了政策要点宣讲,特别是对“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了重点解读,本次“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的研究制定,通过前期充分调研和深入研究,开拓了思路,进行了积极创新,具有六大特点和亮点:一是注重实效,专项资金最主要目的为引导企业加大先进设备投入,达到“减员、增效、提质、保安全”效果,在项目认定的过程中,也是以这一目的为主要标准,同时,政策设计和具体组织实施紧紧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力求财政资金扶持到位,注重企业实施项目的实效;二是申报简便,以方便企业为出发点,优化申报流程,企业可全年全天 24小时在网上进行申报,且“足不出户”,无需到市经信局提交申报材料,申报资料尽量是企业自主可以提供,不需要跑其他部门开证明。市经信局组织现场验收认定时,再一并核实回收加盖企业公章的书面申报资料,最大程度地方便企业申报,是我市专项资金申报程序的创新尝试;三是受惠面广,为达到通过财政政策全面推动企业实施“机器换人”的效果,专项资金针对能够让资金需求大、技改意愿强、但较难获得竞争性财政资助的广大中小企业受惠,申报条件设定低门槛,且资助形式丰富,企业通过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或设备租赁实施项目,都有相应的资助方式。四是强化服务,专项资金对第三方服务机构、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项目进行资助,推动服务机构、平台和行业组织为我市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提供技术支持、产需对接、应用推广、信息服务、业务培训等服务支撑,培育和完善“机器换人”生态圈。另外,在企业申报项目的同时,还收集企业实施“机器换人”需求事项和希望政府解决的建议,积极协调解决,为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提供全方位支持;五是突出重点,每年分行业分领域选定一批“机器换人”重点项目,提高资助限额,并从中选取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的项目进行应用示范推广;同时,提高项目贴息和莞产设备的奖励标准,积极引导金融资金投入“机器换人”,并带动我市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发展;六是宽进严管,加强对项目后续管理,强调项目可跟踪,可考核,可绩效评价,要求企业承诺设备至少自用五年,并连续五年定期向市经信局反馈项目实施和企业经营情况。通过企业反馈信息,一方面有效分析“机器换人”的实施成效,为下来政策的修订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及时把握有关产业发展运行情况,以便准确研判经济发展走势,科学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措施。最后,梁经昌对我市下来全面推进“机器换人”工作进行了介绍,并对各镇街、园区经信部门提出了几点工作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视技术改造和“机器换人”工作,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目标,落实组织领导,把工作抓好抓实;二是要继续对本地区的企业进行深入政策宣传和贯彻,广泛组织发动和配合做好专项资金的项目申报工作;三是进一步加强企业服务和指导,形成良性互动,确保政策在企业的有效实施;四是结合自身情况,抓紧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形成一揽子可操作性强的政策体系,为企业技术改造创和“机器换人”造良好政策环境。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力争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一轮大力推动实施“机器换人”技术改造的工作热潮。
市经信局相关科室在会议上对“机器换人”应用项目、第三方服务机构、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和项目申报指南, “机器换人”应用项目设备、技术投入核算范围和方式进行了具体介绍和讲解。并与参会单位、企业、行业协会代表进行互动,现场讨论解答企业提出的问题。(转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