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
搜索

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协会

企业“内循环” 项目认领表

 

  • 认领项目申请单编号 *

  • 认证企业名称 *

  • 联系人 *

  • 联系电话 *

  • 认领原由 *

  • 其他 *

  • 提交

  •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取消
    确定

东盟贸易环境及对广东省的影响分析

东盟贸易环境及对广东省的影响分析

发布人: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协会

发布时间:2018-12-20 14:48:24

浏览量: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广东与东盟经贸合作日益紧密。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2013~2017年,广东对东盟进出口额从6343.3亿元增至8677.1亿元,年均增长8.1%,占当年广东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9.4%升至12.7%。2017年,东盟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广东第二大贸易伙伴。

一、广东省与东盟经贸概况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广东与东盟经贸合作日益紧密。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2013~2017年,广东对东盟进出口额从6343.3亿元增至8677.1亿元,年均增长8.1%,占当年广东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9.4%升至12.7%。2017年,东盟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广东第二大贸易伙伴。2018年前三季度,广东对东盟国家进出口额达到6808.5亿元,同比增长11%,占同期广东进出口总值的13.1%,占同期广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的58.5%。其中,广东对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进出口分别达到1698.1亿元、1414.2亿元和115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5.2%和3.3%。

从广东省对东盟进出口主要商品来看,电机和电气设备及其零件、机械器具及其零件等机电产品不仅是广东对东盟出口的主要商品,同时也是主要进口商品。前三季度,广东对东盟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173.2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18.3%,占同期广东对东盟进出口总值的65.3%。其中,广东自东盟机电产品进口118.1亿美元,同比增长14.4%;出口55.1亿美元,同比增长27.7%;广东对东盟机电产品贸易逆差63亿美元。之所以呈现逆差,主要是广东对东盟机电产品的加工贸易进口额较高。其中,广东对东盟形成逆差最大的机电产品为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自东盟进口37.5亿美元,出口仅为3亿美元,逆差达到34.5亿美元。另一方面,广东与东盟机电产品一般贸易进出口的逆差额较小,仅占总逆差额的5.2%。从广东与具体国家的机电产品贸易额来看,前三季度,广东与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五国的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分别为47.6亿、44.1亿、33.9亿、33.3亿和11.3亿美元,合计占广东对东盟机电产品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98.3%。其中,广东对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的机电产品逆差额分别为29.9亿、25.9亿和13.9亿美元,合计达到67.9亿美元;而对新加坡和印尼则呈现顺差,顺差额分别为3.4亿和1.2亿美元。

 

二、东盟贸易和产业政策

1.东盟经济出现“异变”迹象,主要国家三季度经济增速下滑

受中美贸易战以及美联储多次加息的影响,东盟经济正面临考验。东盟经济此前维持了新增订单推动生产扩大的良性循环,例如4~6月的制造业PMI平均值达到4年来的最高水平。但最近,接连不断的货币紧缩政策对东盟的强劲内需造成了打击。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中央银行为维持汇率多次加息,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心理越来越容易转弱。此前保持年均5%左右稳定增长的东盟经济出现了“异变”的迹象。区域内制造业的景气度时隔10个月转为“下行”。《日本经济新闻》发布的2018年10月东盟(ASEAN)制造业PMI(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9.8,时隔10个月低于50的荣枯线。在创出最近峰值的5月,东盟各国的制造业PMI低于50的只有马来西亚,但10月已增至4个国家(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缅甸)。

在东盟经济面临减速风险的背景下,越南经济表现仍较为强劲。在已公布三季度经济增速的国家中,越南前三季度GDP平均增速7%,其中第一季度实际增速为7.45%,第二季度为6.7%(上半年为7.1%),第三季度GDP增速为6.9%(以上均为剔除了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长率)。印度尼西亚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17%,低于二季度的5.27%。主要原因为家庭消费支出下降和外贸活动的不利影响。新加坡三季度GDP增长2.6%,较二季度4.1%的增速大幅放缓。其中,制造业产值换算成年率增长4.5%,显著低于上半年逾10%的增幅。菲律宾第三季度GDP增速回落至6.1%,低于二季度的6.2%和上年同期的7.2%,同时低于政府预期的6.5%~6.9%的目标,相关政府部门指出,顽固的高通胀和紧缩的货币政策是造成三季度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

2.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竞争力排名,东盟国家排名普遍下滑,唯有新加坡持续保持优势

瑞士世界经济论坛(WEF)10月17日发布的《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东盟国家的排名纷纷下滑,而新加坡成为东盟国家中唯一排名上升的国家,由第3位跃升至第2位。WEF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指数依照12个生产力驱动因素组建,包括机构、基础设施、技术标准、宏观经济背景、卫生、教育和技能、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系统、市场规模、商业活力与创新;其下则细分98个指标,用以衡量量商业投资和生产率。在本次公布的排名中,除新加坡以外,其他东盟国家的排名纷纷下滑。其中,马来西亚从23位降至25位,泰国由32位降至38位、印尼从36位降至45位。菲律宾(第56名)、文莱(第62名)、越南(第77名)、柬埔寨(第110名)及老挝(第112名)也都出现下滑。报告结果反映出竞争力与收入水平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例如,高收入经济体占据了20强,只有3个非高收入经济体排名前40位,即排名第25位的马来西亚、中国(第28位)和泰国(第38位)。

3.中国和东盟通过《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

2018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11月15日,中国和东盟发布《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决定构建以政治安全、经贸、人文交流三大支柱为主线,多领域合作为支撑的合作新框架,打造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的达成,也让中国成为第一个与东盟就中长期关系发展作出远景规划的对话伙伴国。文件指出,双方努力深化经贸联系,促进互联互通,实现到2020年双向贸易额1万亿美元、投资额1500亿美元的目标,期待到2030年取得更多贸易投资成果;加强双方贸易、投资和旅游往来,包括落实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关于修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项下部分协议的议定书》,包括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未来工作计划”;探讨促进贸易投资往来的新倡议,提升营商环境,探讨自贸区进一步升级可能性以及在电子商务、竞争和知识产权等新领域开展合作;重申致力于加快完成现代、全面、高质量和互利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大力促进全球贸易,提升经济增长,创造更多就业,以包容性方式提高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物理和规制联通,依据《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战略目标促进市场紧密融合,提升数字互联互通,包括支持落实《东盟信息通信技术总体规划2020》等;深化金融合作,包括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积极参与,调动私营资本,提升能力建设,支持区域基础设施发展;在共同关心的领域探讨科技创新合作和协作,包括抓住数字经济和技术创新机遇,应对潜在的新技术挑战,在电信、电子商务和智慧城市发展等领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4.针对美国频频出台的贸易保护政策,东盟各国担忧将破坏其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以及产业结构

近期,美国政府挥舞贸易大棒,引发多个地区和国家担忧,其中也包括东盟国家。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单边主义贸易政策,东盟担忧其可能成为美国发动贸易战的牺牲品,数十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精心打造的产业链地位可能会受到严重冲击。新加坡《海峡时报》、泰国《曼谷邮报》、马来西亚《星报》、《菲律宾星报》等东盟国家主流媒体密集刊发、转载观点类文章,表达对美国挑起贸易战破坏世界贸易组织体系的担忧,研判贸易战可能对东盟产生的深远负面影响。从宏观理念看,东盟担心美国挑起贸易战会破坏东盟长期以来坚持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成果,引发东盟内部不团结、不平衡。就发展规划看,东盟担心,美国试图打破世界贸易组织体系的规则将危及东南亚各国长期以来谋划的产业发展模式。对于东南亚而言,打破世贸规则,等同于撕毁东南亚国家这些年来发展对外贸易的指导手册。从产业链角度看,一些东南亚经济分析师认为,特朗普政府的贸易组合拳有可能会使东盟中高度依赖出口的泰国、菲律宾、越南和高度依赖服务和转口贸易的新加坡深受冲击,进而给东盟一体化发展远景蒙上阴影。

5.中美贸易摩擦同时给东盟带来“机遇”,部分企业将生产转向东盟

中美贸易摩擦在给以两国为主要出口目的地的东盟经济造成明显影响的同时,也有观点认为,作为投资和销售的代替目的地,东盟的存在感将有所提升。东盟一直利用较为廉价的劳动力,向中美出口零部件、原材料和最终产品。对中美的出口额均超过整体的10%,如果贸易摩擦导致中美生产减少,将对东盟产生巨大影响。另一方面,如果中国企业因厌担忧高关税而转向开拓美国以外市场,将有利于在地理上较近的东盟。如果部分投资转向东盟,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将增加。例如,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取得马来西亚大型汽车企业宝腾约半数股权,显示出开拓东南亚市场的意欲。有观点认为,这种(将生产基地分散到亚洲各国的)“中国+1”趋势将加速。菲律宾知名智库“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IDSI)发布报告称,美方强调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为近4000亿美元,而其中一半以上是由在中国的欧美企业形成的。这些外资企业很有可能将自己的工厂转移到与中国相邻的东南亚等国。事实上,服装、鞋子、衣帽等生产商已经开始着手将其中国工厂搬迁至菲律宾等东盟国家。

6.美债收益率上升令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承压,东盟多国出台措施应对本币贬值

受美债收益率上升的影响,资金大量回流美国导致部分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承压。今年以来,阿根廷、土耳其先后发生了本国货币短期大幅贬值的情况,而南非、俄罗斯、巴西和印度尼西亚的贬值幅度也超过了10%。其中,因投资者普遍抛售新兴市场资产,印尼货币兑美元汇率下跌了约9%。自5月以来,印尼央行已累计升息150个基点,印尼政府也开始限制进口以缩小经常账户赤字。9月18日,印尼贸易部长表示,印尼为大宗商品出口商制定了新规则,以保证通过印尼银行或外国银行在该国的分支机构进行出口融资,此举旨在提振疲软的卢比。

此外,越南盾兑美元也屡次创下历史新低。越南央行在其官网上发表声明称,为全力确保宏观经济的稳定,他们已经做好了随时干预外汇市场的必要准备。声明称,将密切关注本地市场上美元的供求情况以及国际市场的变化,随时准备灵活制定适当的日参考汇率,甚至将不惜以低于市价的水平抛售外汇。与此同时,此前高度依赖美元的越南央行在其网站上宣布,从10月12日开始,进行跨境经贸的商人、居民以及相关银行和机构被授权使用人民币或越南盾进行交易。在越南的7个省份可使用人民币结算相关货物或服务。也就是说,在越南部分地区的经贸过程中,人民币或正在替代美元的作用,以减小外汇风险。

7.越南、柬埔寨等国家出台支持创业以及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措施

为进一步促进越南创业生态的发展,越南政府提供了多项政策支持,包括修改相关法律、举办创业活动、推出加速器等。此外,越南政府还批准了越南—芬兰创新合作计划,助力越南实现到2020年成为工业化中等收入知识经济的总目标。胡志明市以美国硅谷为模板,斥资3850万美元打造了面积52万平米的西贡硅谷。目的是“吸引海外越侨到越南创业,鼓励高科技和配套领域的国际公司在越南从事研究、创新活动,将其应用转移至越南。

柬埔寨副总理兼财经部长Aun Pornmonirath于2018年10月2日签发第Sub-decreeNo124号法规,为中小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提升竞争力,进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落实柬政府承诺最优先推动的政策。该项奖励措施针对的产业项目包括农工业、食品生产与加工、地方特色产品的制造、供观光客购买之艺品与手工艺品的制造、水处理、以及IT研究与发展等。此外,位于工业区内的中小企业,又称为“中小企业群聚”,也享受上述奖励。上述奖励措施主要将包括减免3年的营业所得税,并且根据条件符合的程度可延长至5年。

8.东盟国家签署东盟电子商务协议,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出台降低物流成本、提振出口等贸易便利化措施

东盟国家签署东盟电子商务协议。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11月12日在新加坡签署东盟电子商务协议,旨在促进区域内跨境电商贸易便利化。按照新加坡贸工部公布的协议文本,东盟各国将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包括推动电子商务贸易规则制定,以及在区域内建立更加广泛的数字联通等。东盟是全世界发展最快的互联网市场,如今已有3.3亿互联网用户。至2025年,东盟互联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


图片展示

    秘书处电话:0769-22217288

    秘书处信箱:dgdia@163.com

    协会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城区运河东一路183号经贸中心A座19楼

图片展示

Copyright @ 广东省东莞市数码产业协会 广东省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协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3038051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聚慧网络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